对建筑行业来说,2018是政策变动较大的一年。先是资质申报改革,再是项目审批改革,再到这几天的建筑工人实名制和工资专户制度,变化之大让人心惊。
新方案的实行,必然伴随着建筑企业和工人群体的阵痛。但其实,在这次变动当中,受冲击最大的,应该是中小企业。对建筑工人的影响已经分析过了,这次来说说对企业的影响。
根据《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》,企业不但要派出专门的管理人员,还要引进打卡设备、门禁等硬件,以实现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。
根据管理办法,有条件营造封闭环境的工程项目,要设立施工现场出入门禁系统,并采用生物识别的方式进行打卡。没有封闭管理条件的项目,要采用移动定位、电子围栏等技术方式,实现打卡管理。
同时,建筑企业要按照相关规定设置“建筑工人维权告示牌”,开发建筑工人APP等。
对建筑企业来说,无论是安排专人管理考勤,还是引进打卡设备,都是一笔劳心劳力的支出。
根据《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》,到2020年,未在全国建筑工人信息管理平台上登记,且未经过基础培训的建筑工人,不得进入施工现场。企业也不得雇佣未登记、未接受基本培训的务工人员。
那么,这笔培训费用由谁来承担?建筑工人不乐意,建筑企业也心不甘情不愿。如果双方都不愿意出这笔费用,建企又该去哪找合适的务工人员?
建筑工人实名制后,五险一金呼之欲出。
一方面,建筑工人实名制后,建筑企业必须与工人签订劳动合同,全员全额申报工资缴扣明细。这对建筑企业来说,绝对是一笔不小的负担。
另一方面,建筑工人具有较大的流动性,一个项目上可能就干三五个月。企业把五险一金交的妥妥的,结果没过几天,建筑工人转去了别的项目,这个怎么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