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在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工程中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,做到安全适用、技术先进、经济合理,保证工程质量,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制定了《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技术标准》(以下简称《技术标准》)。近日,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公告,批准《技术标准》为行业标准,自2025年4月1日起实施。
《技术标准》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、术语和符号、基本规定、材料、结构设计、预制构件设计、连接设计以及预制构件制作、运输与堆放等,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及9度以下地区的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、制作、施工及验收。
《技术标准》明确,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为全部或部分的框架梁、框架柱采用预制混凝土构件,并通过施加后张预应力连接形成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,包括I类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、Ⅱ类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和Ⅲ类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。
《技术标准》规定,预应力框架可根据梁柱连接方式及受力特点分为I类、Ⅱ类和Ⅲ类。其中,I类、Ⅱ类预应力框架可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及8度以下地区的框架结构、框架—抗震墙结构和框架—核心筒结构;Ⅲ类预应力框架可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及9度以下地区的框架结构。
预应力框架设计包括短暂设计状况、持久设计状况、地震设计状况和偶然设计状况。各种设计状况均要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,其中,持久设计状况和短暂设计状况采用作用的基本组合,偶然设计状况采用作用的偶然组合,地震设计状况采用作用的地震组合。